美欧加息搅动大宗商品价格加剧波动我国物价水平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面对美欧等多国“史诗级”的通货膨胀,美欧“加息鹰”高飞,这无疑将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使其波动加剧。
事实上,进入9月,“铜博士”价格波动明显。9月第一周,lme铜价降幅逾7%,振幅逾6%。然而,9月第二周(中秋节前),有色金属板块多数品种出现大幅反弹,当周lme铜价格的周涨幅逾3%,振幅同样逾6%。而且,由于市场对经济衰退存有担忧,今年4月以来,铜价已从高点下跌了27%。
对国内而言,虽然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等因素影响,但我国cpi涨幅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通胀高企
美欧“加息鹰”盘旋
本周二,美国劳工统计局将公布最新通胀数据。目前,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美国8月cpi将同比上涨8.1%,继续处于历史高位。此前,美国cpi同比涨幅在6月达9.1%,7月降至8.5%。
欧元区通胀率也是连续创下历史新高。根据欧盟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8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按年率计算上涨至9.1%,不仅高于7月的8.9%,更是今年第5次打破欧元区成立以来的通胀历史纪录。另外,剔除能源和食品等不稳定因素,核心通胀率也提升至4.89%的历史高点。
为此,美欧“加息鹰”盘旋不止。近日,美联储连续放“鹰”,9月加息75基点几乎已成定局。据机构观察预测,美联储到9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0%,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90%;到11月份累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8.7%,累计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80%,累计加息125个基点的概率为11.3%。
9月8日,欧洲中央银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75个基点,并表示可能继续加息,以进一步遏制通胀水平。这是自2002年实体欧元货币面世以来最大幅度加息。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
美欧“加息鹰”高飞,将严重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使其波动加剧。
进入9月,素有“铜博士”之称的铜价格波动明显。9月首周,lme铜价降幅逾7%,振幅逾6%。然而,9月第二周(中秋节前),有色金属板块多数品种出现大幅反弹,当周lme铜价格的周涨幅逾3%(沪铜价格当日上涨达3.46%),振幅同样逾6%。而且,由于市场对经济衰退存有担忧,今年4月以来,铜价已从高点下跌了27%。
事实上,今年以来,全球原油、化工、贵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不少商品期货价格在3月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大幅回落。如,ice布油主力合约价格从年初的78美元/桶攀升到3月的139.13美元/桶后,跌落至当下(9月12日盘中)的92.87美元/桶。comex黄金主力合约价格在3月达到2078.8美元/盎司的阶段高点后,于9月12日盘中回落至1736美元/盎司。
令人意想不到“插曲”是,大宗商品市场的火爆与动荡,却让华尔街交易员大赚一笔,甚至超过金融危机期间创下的利润纪录。根据伦敦vali analytics的数据和估计,到2022年底,收入最高的100家银行将从大宗商品交易中赚取180亿美元。这将是14年来的最高水平,并超过2009年的最高利润。
我国物价水平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给国内市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其加大了国内稳增长难度。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和国内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走势整体下行。
但是,“我国物价水平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与美国、欧元区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方说,毫无疑问,中国也是全球物价的“稳定器”。
“乌克兰危机以来,我国食品价格平均仅仅上涨2.4%左右,远低于欧洲国家7.5%至10.6%的涨幅。”刘方向记者表示,我国持续加强粮食、煤炭等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力保障了物价基本稳定。1至8月,cpi累计同比上涨1.9%,8月当月同比上涨2.5%,涨幅不到欧元区的三分之一。
中国在能源保供稳价方面举措可圈可点。多项措施包括:以煤炭为锚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持续加大煤炭增产增供力度;组织开展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监管,确保电煤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逐企制定成品油增产保供方案;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多发满发、能用尽用;大力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鼓励发展新型储能设施;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煤炭价格在每吨570~770元的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稳定用能成本,居民用电、用气价格始终保持基本稳定。
“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稳物价成效来之不易、令人瞩目,重要民生商品和基础能源保供稳价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刘方说,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复杂局面下,我国努力保持国内物价平稳运行,是稳住经济大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与消费者信心,从而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